行走在破损和孤寂之上
很多事情想做,但总不得完整的时间去做。闲暇时间都被实习、洗衣等琐碎的事情搅得支离破碎。事情都得在完整的、长段的时间里才能办好,思考如此,写作也是如此。于是乎留下一片欠条,欠下了诸如“江门市实地调查报告”、“中国汽车产业研报”、“我与《我的世界》”、“中国人与性”,等等。最近又开了篇新题目,“《我的世界》数字内容开发市场研究报告”,洋洋洒洒写了逾两万字,大概只有一半篇幅在说人话。
搞学术,搞科研,搞开发,无不是“坐冷板凳”,一个人或几个人默默无闻地做功课,做事情,最后做出来成果,才算熬出来,做不出成果或者被捷足先登,那便前功尽弃。经此一役,也浅显体会到开拓“前沿”、探索“无人区”的境遇,没有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人替你指引道路,只有自己孤独地行走在这雪花飘落的漫漫长夜里,提着一盏油灯,边走边探路,甚至不知何方才是终点。偶遇人烟,也仅得若干帮助,杯水车薪。最终,路还得自己走出来,事情还得自己办成。没有利益交换,指望人家办事?
人生即是如此,破损的时间,破损的躯体;孤寂的空间,孤寂的灵魂。希冀别人救赎自己,不如自己拯救自己。总之,人的热情与快乐,在一天天重复且枯燥的循环中消磨殆尽,人也变得麻木不仁。现在的我,找不到真正的热烈,倒是羡慕起了小时候的自己、现在那些每天欢声笑语的学生们。
如果人真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那世界将会溢满爱与和平罢。
总是想说点什么,但什么都被人说完了,于是乎缄口不言,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