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易涅
Published on 2025-04-30 / 5 Visits
0
0

信息备忘录V18

本期信息

截取时段:25/04/09-15

关键词:AI,大模型,文化社会技术、大语言模型、信息重构、跨学科研究、社会变革、集体协调、权力分配,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理论批判,潘汉年,司法审判,毛泽东,劳动者维权,加班,法律,租房,生活教程,新能源汽车,轮胎,新闻学,短视频,社交媒体


信息流

【大模型是文化社会技术】

(AI,大模型,文化社会技术、大语言模型、信息重构、跨学科研究、社会变革、集体协调、权力分配)https://mp.weixin.qq.com/s/RiUn383eo5EBgDfHBPpqeg

大模型并非自主智能主体,而是一种革命性文化社会技术,类似于语言、印刷与市场制度。它以独特方式汇聚并重构人类信息,成为“人类社会人工系统”的新变体。这一重新定位的理论框架引导我们超越“机器接管”与“乌托邦助手”的狭隘辩论,转而关注更为现实且紧迫的问题:大模型将如何影响资源分配、文化多样性、科学进步以及权力结构的重构?

【马克思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理论批判)https://www.cssn.cn/mkszy/mkszy_gwmkszyyj/202207/t20220728_5432804.shtml

【彭树华:我违心审判潘汉年始末】

(潘汉年,司法审判,毛泽东)https://mp.weixin.qq.com/s/Qgr2u8DZ2DMkl03-x-cRMg

谢老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对潘汉年案卷材料看得很仔细,提出了你们的看法,这很好。不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高法是搞不清楚的。德峰同志跟你们说过了吧,潘汉年案是中央交办的案子,我们只是办理法律手续。”谢老一席话,再次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角色。可是既然“只是办理法律手续”,那还要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审阅案卷干什么?既然这样,将来开庭审判时,检察院指控什么罪行,我们就按什么罪判、依葫芦画瓢,写个判决书就行了,何苦费这么大力气去讨论案情???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敢说。谢老可能看出我的情绪,转头问我:“你读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吗?”然后说王勃的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两句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他怕我们不理解,还特地详细解释一番。说完王勃的诗,谢老又看似很随意地说起另一位历史名人:“王勃的这两句诗说的是汉、唐的事,还有宋代的岳飞,他主张抗金,却被诬陷要谋反。难道当时没有人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吗?当然有人知道。但在当时,宋高宗一心要和金人议和,所以谁能救得了岳飞?”谢老话锋一转,又接着说:明朝有位叫文徵明的书画家,有一天在西湖之滨偶然发现一篇碑文,是宋高宗亲赐岳飞的御札,他当即填了一首《满江红》,这首词很能说明问题。文徵明很有见识,后人都骂秦桧是谋害良臣的罪魁祸首时,他却说秦桧的能耐,只是善于迎合宋高宗而已。岳飞被害,秦桧罪在不赦,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宋高宗赵构。谢老一字不错地为我们背了那首《满江红》,背完后,谢老又说:“岳飞的功过,后人已有评说,也无须再议宋高宗和秦桧谁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我只是想说明一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特殊原因,不是无缘无故的。”谢老又给我们讲了毛主席的一些讲话,可能是想帮助我们理解此事。他最后说:“潘汉年案是很复杂的,涉及中央许多重大机密,直接领导潘汉年工作的是周总理和康生,许多事情毛主席也是知道的。对潘汉年的处理,是党中央定的,毛主席早有指示不判死刑。人不杀,是非功过,总有一天会弄清白的。”

【未经公司审批的“加班”不给加班费?】

(劳动者维权,加班,法律)https://mp.weixin.qq.com/s/oae-mw-J6X9NPpcMM6G1vA

法院经审理认为,员工经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或确实出于工作需要而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以未经审批同意为由否认加班事实的存在,一般不予采纳。

【新手怎么租房?一些实用经验】

(租房,生活教程)https://www.coolapk.com/feed/63878974?shareKey=ZjQ2ODViNmMxN2RlNjdmOWYxNDM~&shareFrom=com.coolapk.market_15.2.2

房子好不好,是否如实描述,往往和房东挂钩。

租房的时候推荐找年轻人租房,年轻人相对更有底线,当然也需要大家看情况去辨别。

其次很多人在网上,例如闲鱼,58同城,安居客租房,我们首先避开中介,就是专业出租的商家,他们首页往往挂着很多房子,这种就是中介,中介往往套路很多,黑中介有各种套路,例如合同上动手脚,故意隐瞒房子问题,或者有事情人不见了,再或者故意不退押金,他们还往往有着强大的背景,所以新手租房不要考虑中介。

还有中介装成个人,注册一个闲鱼三无小号,主页就挂一个房子,这种也需要大家辨别。

即使对方不是租房的中介商家,是其他类型的商家,例如汽车商家/服装商家,大家也需要进行辨别,因为许多商家的坑蒙拐骗往往不会停留在它本人的那个行业内,往往一接触钱坑蒙拐骗的技能就会发作,所以尽量避免和商家接触。

【新能源专用轮胎:长续航的代价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轮胎)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3dpYFEtU/

笔记

不同配置的轮胎会影响加速性能和刹车抓地力。车企大多宣传高配车型加高配轮胎下的加速、刹车成绩,有意掩盖低配车型加低配轮胎的实际表现。

【新闻非要做成短视频吗?】

(新闻学,短视频,社交媒体)https://mp.weixin.qq.com/s/mA2PTUe1V8HrYFb6FAL9TQ

不少短视频新闻正在成为一种信息污染。它抑制了严肃新闻和真正有价值新闻的传播,它的同质化、模式化和浅薄化,引起社会范围内的“新闻厌倦”和“新闻回避”。在学界,已经有学者将这类短视频新闻称为“新黄色新闻”。它们往往不含有新闻信息,但却极具流量价值。以显眼的大标题、惊悚音乐、夸张的事件为特点,点赞观看不在少数,却很难有什么新闻价值可言,而且事件的真实性也相当可疑。

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视频化。前后逻辑简单、突发、单发的新闻(譬如很典型的极端天气预警新闻),比较适合用短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但是复杂、深度的信息,文字报道的优势会更明显。当后一种新闻被改编成短视频,就容易有信息量不足、甚至有被断章取义的风险。


想法

中美贸易战的博弈逻辑:一个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朋友问我如何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角度看待中美贸易战,聊了很多,为方便起见,靠AI总结主要内容。

中美贸易战表面上是关税政策的博弈,实质却远不止经济范畴,它是一场深度交织着政治、产业链战略和国际话语权的全面较量。作为一名学习国际贸易的学生,在面对这一复杂现实时,我愈发意识到:课本知识远不足以应对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而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界限也并不如课堂上划分得那么泾渭分明。

首先,从长期角度看,美国发起高额关税政策,更多是一种政治谈判的手段。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外迁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其根基早已转向金融与科技垄断、市场权力支配和国际货币霸权。其高人力成本决定了其制造业的不可逆流失,而市场和技术控制能力则成为其维系霸权的关键。这一轮贸易战,是美国在试图借助“关税威胁”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以强化自己的议价能力。

但事情并非一边倒。从企业角度来看,面对高额关税,大部分在华外资企业正在迅速寻求供应链的本土化,以规避贸易壁垒的风险。这种策略的逻辑其实非常直接:只要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就要尽可能实现“降本增效”。这不是道德判断,而是利润导向的市场理性。苹果在印度建厂生产iPhone就是这个逻辑的典型体现。跨国资本向来没有祖国,哪里有最优成本结构,哪里就是“家”。

中美贸易冲突之下,受影响的并不仅是国家间的贸易平衡,还包括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所有的关税政策最终都会转化为价格信号传导到终端市场——即消费者身上。企业对此有三种反应方式:向前传导(要求供应商降价)、向后传导(提高销售价格)、以及自行消化(压缩成本或降低利润)。但企业调节成本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人力成本上,短期内往往只能通过降薪或裁员来缓解压力。

这种机制会进一步形成负反馈:居民收入下降,而物价上升,消费能力受到压制,最终导致需求萎缩,企业缩减产能,进一步压低薪资,形成经济的螺旋式下行。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机制本身无法完全吸收由宏观政策引发的外部冲击,必须辅以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干预。

而更深层的影响是政治层面的。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战,其背后是民粹主义的政治推动力。但民粹政治本身也具有双刃剑的特性:当底层选民切实感受到生活成本上升、就业减少的负面影响,他们反过来可能对特朗普政府施加政治压力。这种“经济→政治→经济”的反馈链条,正是理解国际贸易冲突不能仅用经济学框架的核心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贸易战无意中为中国提供了国际协调的平台。随着美国在全球舞台上以单边主义自居,中国反而在全球自由贸易倡导中获得了更多国际支持,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统一战线”。而中国本身,也早已在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推动本土化,除了在某些高科技产品、大宗商品(农产品和关键矿产)方面对美依赖度仍较高。

这也反映出国际贸易的一个现实:它绝非“经济人”之间的纯粹博弈,而是“国家资本+政治力量”的联合操作。国贸专业所教导的市场理性模型,显然在面对特朗普式的非理性政治行为时显得力不从心。实证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分析现实世界时,跨学科的视野才是必须的武器。

总的来看,这场中美贸易战更像是一场“资本全球化逻辑”与“国家主权干预逻辑”之间的碰撞。而在这个过程中的真正输家,很可能是那些既无定价权也无谈判权的普通劳动者,即普罗大众。

关键在于特朗普团队能承受多大的民意-国会压力。

校招心得

从某销售主管处得到了很好的建议。这次收获为:

  1. 干净整洁的外貌形象,大家都欢迎。

  2. 过于胆怯或过于热情都不好。

  3. 不急于回复对方的想法,应该先思考后表达。

  4. 自信的对谈很重要。

迷信与崇拜

“迷信”和“崇拜”是两个关系亲密的概念。迷信,对某种存在的合理性/正确性/正当性的深信不疑,甚至是诡辩的、逻辑自洽的确信。比如迷信风水,认为这些能改变人生走向,遇贵人、发大财什么的,这种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迷信。比较高级点的,是对某些知识、理论的迷信,比如硅谷科技精英里有受众的“加速主义”,认为加快推动AI的发展,社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对思想的迷信可以具象化为对人的崇拜。但对人的崇拜不意味着对其思想的迷信,可以是对人格魅力的遵从。迷信和崇拜是有区别的。人格化的崇拜——偶像崇拜——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至少是思想文化上的主导—服从关系。

其实我想说的是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人类有史以来延续至今的社会活动、现象,可以是对政治人物的崇拜,可以是对商业明星的崇拜,可以是对某个异性的崇拜。在崇拜关系中,崇拜对象必然存在着一个对崇拜者产生影响的要素,而该要素可以是崇拜者所缺乏的要素。

知乎上,某昵称为英文、数字混合的知名用户——或许应该称之为“头部用户”或“大V”,但我愿意称之为新时代的布道者、传教士、“认知教主”。他可能把自己作为耶稣/基督/上帝的仆人了,或者自立为上帝。或许他一直想在知乎找变现方式,没想到大模型AI的浪潮/风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终于可以让信众们排队购买“赎罪券”,只不过“赎”的是“自己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足”,而不是圣经里人生来有罪的那个原罪。求知、求道,求到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互联网KOL。迷信和崇拜在此交汇,纠缠不清。类似的例子,可能是“拜关公”和“活佛”,被迷信和被崇拜的对象掌握对信息、知识、思想的绝对话语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互联网时代,亚文化圈、饭圈和宗教在“迷信”和“崇拜”上达成了一致。激进点,饭圈即是新时代宗教。那个大V的行为,说好听点,不叫赎罪券,叫“认知税”;尖锐点,用低水平信息流占据别人的阅读与思考时间,本质上是浪费时间:他在杀人,牟取私利。看他还不如看“古都闲云”讲人口经济学问题。

书籍推荐

有朋友问我推荐读哪些书,我结合内容价值和可阅读性,提供一些选项,仅供参考: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可以看看。他是政治经济学开山鼻祖。但绝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看过第二本。实际上这两本要一起看。

凯恩斯也很重要,但可选吧,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如果你比较关注中国经济的话,兰小欢的《置身事内》是不错的选择。

马克思看《共产党宣言》,因为其它作品比较难读。

毛泽东当然是看《毛泽东选集》,这个可以长时间慢慢看,因为篇章很多。其中适合阅读: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论十大关系》

政治人物的话其实看传记。毛泽东比较特殊,自己写,别人也写他。毛泽东传要看外国人写的,记者特里尔写了本,微信读书有。

思想家方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应该摆在一起看,但内容太多了。所以就推荐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很经典。近现代首推韦伯,他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必读。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密度

【苹果CEO库克早在8年前就公开表示,人们总误解外国企业留在中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但事实是,中国在很多年前就不再是低劳动力成本国家,从供应的角度看,外国企业留在中国的真正原因是中国拥有的技术密度和技术类型。当地时间4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Instagram(Meta公司旗下社交平台,已在俄罗斯被禁)上发布了以上库克多年前的这则视频。库克认为,中国拥有大量的高技能职业人才。他说,在美国,想开个模具工程师的会,可能人都凑不够一个房间。但在中国,模具工程师的人数能填满几个足球场。这是因为在中国,职业专业技能的基础“非常、非常深厚”。】

【库克8年前采访:苹果选择“中国制造”是因为中国的“技能密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kojYBEHb/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