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给予所匮乏的——吗?(2025-10-08)
有人说爱是给予自己所匮乏的东西,而不是给予已有的东西。我匮乏什么,要给予对方呢?让我数数。安全、主动、耐心、宽容、理解、分寸、关心、谦虚、恭谨、由衷的祝贺、拥抱。再多友谊也仍不如一段爱情?朋友有其生活,各自精彩,互不干涉太多。爱情(暂且)是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互相深入对方生活,并暴露深层的自我。到底是爱情所能抵达心的更深处,还是友谊?恍惚了。
不知名人如何处理自我表露和公众形象之间的矛盾。爬得越高,心里话越难直说,得迂回地说。政治家如此,商界人士如此,娱乐明星如此……少数几个友情关系,以及“忠贞不渝”的爱情,成为吐露真言的出处。依然,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写日记,最终也要烧掉,销毁,不留痕迹。否则,等着泄密吧。秘密最好留在心里。可以预见,行船至深处,卷入到风暴眼中,QQ空间、朋友圈或许要上把锁了。
那我们可以指望谁呢?我们的心献给谁呢?常常想,把网络关系断干净,无事一身轻,逍遥快活,怡然自得。确信,自欺欺人。心依然无处安放。你不想求爱,你想勒索存在——谁又能得到存在呢?爱给予了某些人存在的理由,但它仍非存在本身。爱是存在着的持续的激情。曾多次和朋友讲过,对比山沟沟里的人、亚非拉地区的人,自己的生活可欲不可求;不可指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痛苦的是,“比惨”对存在危机无济于事;即使挤在人群中,寒冷的孤独从不缺席,降临在停下来无事可干的人身上——这意味着,庸碌是对存在意义本身的消极应对,甚至是回避,拒绝做出解答;庸碌本身虽为一种回应方式,不构成真正的答案。它除了带来精神上的极大震撼,激发对处于苦难之中的人的解放之信念,及泪流满面外,对于小资似乎总缺乏了现实性和紧迫性:远在天边的种种事情,又与我何干呢?我惊讶发现,无产者对于自己的阶级同胞,停滞于自在阶段,匮乏那种超越种种私有身份的共情与悲愤。好痛苦啊。
你的博爱,又几何呢?你能平等地爱看不见的那些人吗?我们共处同一片天空之下,身处同一个宇宙之内,却蝇营狗苟。嘴上说着主义,背地做着生意。聪明头脑和实干能人,去往公家单位、研究机构、经济组织,站在中间,或站在右边。我们身边的人,有多少人是因为被排挤、排斥而站在一起呢?一旦条件允许了,他们能够靠右边站,自然就走了。“百姓”蒙在鼓里,不解地问道:“你是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哎哟喂,长得太像了,简直是双胞胎。”
「在大家眼里,杀师傅的不是朱潜龙,是你。你不但成了杀师傅的罪人,你还被变成一条狗跪在这里。」
「你既然知道你的仇人在哪,你就不能找任何借口。」
心病(2025-10-12)
躺床上,怕明天忘记了,先写吧,即使要上班。接触了精神分析后,这种情况是很好的自我分析契机和材料,毕竟触发了自己的心理系统反应,还是以前遗留的深层机制。
重视的人不回复我,陷入失落和焦虑,感到不安;得到回复,又重拾希望和热情。对不重视的人,没有此“病”。此情形伴随了我五年有余?
以为不再出现了,至少平时被压抑着。近期感到复现了。如果不面对,它存在着,偶有发生。和朋友聊天,其恋爱经历提醒,我可能是缺少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问题源自我第一段亲密关系——姑且也是目前唯一一段——其实对方只认为“我们是朋友”。高中喜欢上女同桌,只要微信聊天框里有她的未读消息,就很开心。但常常被爱搭不理。我说得多,得到回应少。总想和她说多点;说完,不时看手机,希望她回。没回复,渐渐陷入低落状态。得到回复,就开心起来。
最终,这段关系没成。我的欲望被割断了,只能重新收回自己心中,化作书写的欲望。无人倾诉,无人理解,无人接纳,一笔一画写给自己看。于是有了后面的各种文章,以及现在的我。
书写只能舒缓,无法解决。成为伟大作家?也许。想的比说的多。问题在于,这种心态既伤害我,又伤害我身边的人。一位好朋友因此病被我前后伤害两次,真是惭愧。
心结不解开,心病不解决,若攻击性指向自己,会发生什么呢?最近有朋友因家庭矛盾而“剑走偏锋”,想离开世界,便是最极端情况。轻则以各种手段——不致死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欲望,缓解痛苦。比如酗酒,比如暴饮暴食,比如疯狂打游戏,比如纵欲……
我当然是不健康的人。接触我很久的人都知道犯过病——虽然平时看不出来,但从QQ空间能看到,哈哈?
归根结底,人际关系上没有深层的安全感,没有“爱人”一般亲密交流的关系,未成年阶段长期缺乏父母的情感关爱,对自身的不自信,对被拒绝和倾诉后不被理解的忧虑和恐惧,对他人潜在的不信任——Ta怎么可能想了解我呢?怎么会理解我呢?怎么会接纳我呢?怎么会爱我呢?带有来自历史经历的创伤,也有思想上的傻逼般的孤高和对自身自怜自爱、舔舐伤口的自恋。
缺爱了。根植于虚无主义的缺失,无法被真正填充。因为爱也是有期限的,它的截止日期是:死亡。死亡过后,一切归于空白。爱仅仅为当下的体验和存在,并非永恒。
有朋友说,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不会有这问题了。或许吧,我没感觉到它能解决我的心病,更多在于人际关系上吧。投身伟大事业的确让人暂时忘记许多伤痛,可免不得躺床上,无事可做,胡思乱想。我只能承认,这是好建议;大概不适合现在的我。
无病呻吟。我活得好,吃饱喝足,温饱思淫欲,这是小资病……真的吗?我不这么认为。爱情——孤独——痛苦——死亡——自我——哲学——左翼。此为我对某朋友的观察,同时适用于我。
通过给予他人来赋予自身意义。我承认,自己潜意识里、也曾意识到过,希望借由关爱别人来实现对自己的关爱,即以“母亲”的姿态弥补自己缺失的“被爱”。爱他人与解放人类,有相通之处。
前阵子我意识到,为什么说精神分析对于有些人而言是痛苦的,甚至是极端痛苦的:一旦被揭示,便无法回避。他只能面对血淋淋的自己,身为动物又身为人的自己。动物的欲望与人的欲望交织、媾合。
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我心底认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被爱。此为人的天性。
不知该写什么,就此搁笔。
谢谢你。
希望不会成为揭露创伤而博取同情的行为。希望如此。
心病·之一(2025-10-14)
高中,女同桌,上课。老师放韩红演唱的《天路》MV。以前我听过这首歌,觉得好听,没看过MV;但一看MV,知道了建设青藏铁路的血汗史,我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同桌发现,问道:“你哭了吗?”“嗯。”我呜咽着回答。她很惊讶。
当时我想到什么呢?那些为了建设铁路而永远安息在那的工人,负了伤痛的工人。我为他们哭泣。那是一阵哀伤。
因为最近反观自己而想起此事。它说我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我在压制感情,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放在心底——例证之一,或是喜欢摇滚乐。它说这不好,我知道这不好。发现问题是第一步,思考问题是第二步,解决问题是第三步。前两步尚且停留在脑海里运动,可最后一步,我能找到办法并付诸实践吗?
爱在心口难开。恐怕不只“爱”难以言说。把爱投注于幻象,固然安全,自欺欺人的安全。要爱真实的人。 《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心病·之二(2025-10-13)
“说点儿什么吧。”这是PC端QQ空间说说文本栏的占位符。那说点什么吧。
朋友说,很少见我写内心深处的东西。为什么不写?如前所述,害怕——没人看,没人理解,没人接纳……诸多心里话,呆在日记本,未曾见过太阳。翻出来晒晒。
我能察觉到第二个矛盾的心理机制,是慕强与低自尊。看着那个人,用Ta的学识、阅历聊天,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无趣。用时下的说法叫“不配得感”,即自己配不上与对方交流,更别说进入更深的情感关系。“他好厉害,我好喜欢他,但我不敢靠近他,只能远远仰慕”。活像单相思。责难自己为何没有达到对方的水平,记恨自己的无能、懒惰与愚笨。对方如一座大山屹立在面前,无法跨越,唯有仰望,顶礼膜拜。还有一种行为模式:不敢违背对方意志,不敢指出问题,遑论批评和触怒了。原因是害怕失去。当然,说得极端了,但极端才有突出的现象。
不论如何,看着自己在意的人、喜欢的人,与别人交谈甚欢,或一同共事,自个儿却是坐在观众席的旁观者,无法参与,无法互动,最大的帮助就是买票、买周边、加油喝彩,表达对他们的支持——虽然他们从始至终并不认识“我”。内心很不是滋味,悲酸。目标之一,即希望能占有对方,多关注我,多和我玩——你的眼中,是否看见我?你的心里,可否有我的位置?你的关系网络,我能占据独一无二的中心位置吗?不幸,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于是对着那位求而不得的人,望着Ta成长,发展,而自己仍然旁观着,形如陌路。
“思想越深,距离越远;人越思考,就越难交流,于是只能用终极问题去试探谁还能同行。”回忆,高中问那女同桌,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后来自己逐渐发现,思想的发展,的确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想的东西、做的事情、谈的内容皆不同,还有什么共同语言呢?吃喝玩乐的低级趣味吗?于是人的社交不可避免带有层次性、圈层性。有的人和你随同处一室,但思绪早已无法交谈。发现这点后,觉得很多社交活动便是多余、无益、浪费时间的。如今再看,别人也会觉得我是多余的。不公平吗?公平——吧。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想听名人、学者的讲座。
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就不难理解慕强和低自尊的出现了。你不想和“水平较低”的人交流,浪费时间精力和口舌;却也够不着“水平较高”的人,别人看不上你。于是卡在不上不下的悬置位置,依靠既有的社交圈来维持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自我”不再崇高,而是在自己——社会这套价值取向下成为等级序列中的一环。这就是以前的我、现在的部分我。未来?让时间说话吧。
平等地对待所有与你有情感关系的人,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同事、家人、爱人、仇人——绝无可能。必须取舍。社交圈是“核心——外围——边缘”的网络结构。那么,对着爱慕着的人说,“你当我的主人吧”,只会得到有控制欲和变态欲望的人的回应。真正具有主体性的人会严词拒绝——不排除此为二者的情调——因为他们知道,距离与边界是保持自身存在的必需品。自己想和真正的人一起生活,而不是长成人样的宠物。除非有救赎、养育的情结。
未明子若把自己的情感问题和内心欲望拿出来晒晒,坦诚布公,无异于社会性死亡吧。或许不会那么严重,但至少不再是某些人眼里的“父亲”了。主动暴露弱点与黑历史,给人提供讥讽的把柄。我的心里有过“父亲”的影子,我不是那个“父亲”,而是我将他者视作了“父亲”——不完全的“父亲”,像那个总是带着你一起吃饭玩乐,教你为人处事的老大哥——我则是“孩子”,是从他们身上学习的孩童。儿子终归杀死父亲,如此这般,才不再是儿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时候自己欲望的对象,就似那朵莲花,看得见,摸不着;聊得来,摸不透;走得近,进不去。内心陷入思想斗争,爱Ta,还是不爱Ta;苦苦坚守抑或转移视线;向上攀爬,还是“下山”凑合。或许这就是高等教育对人的诅咒,诗与远方、爱与欲望,等着我、我们。
陶醉在虚构的美好,永不离开幻想乡,生活确实过得去。问题在于,掩耳盗铃,指鹿为马,觉醒的人不再可能退回启蒙前的状态。
写不下去了,不知该写什么。让我花点时间,好好审视自己吧。
《Something About Us》
by Daft Punk
It might not be the right time
I might not be the right one
But there’s something about us
I want to say
Cause there’s something between us anyway
I might not be the right one
It might not be the right time
But there’s something about us
I’ve got to do Some kind of secret
I will share with you
I need you more than anything in my life
I want you more than anything in my life
I’ll miss you more than anyone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than anyone in my life
心病·之三(2025-10-14)
它可能是心病,可能只是社会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常常感觉自己过于正常而痛苦:我肮脏、卑微的欲望,配不上那纯洁、伟大的事业。
平时它被意识抑制,不会冒出来。在梦里,在孤身一人的时候,会悄悄现身。顺应它是感性的快乐,违背和隐藏它是理性的要求。
这个心病,曾经第一位“父亲”察觉到了部分,呵斥了我。现在的朋友可能有所察觉,但碍于情面或未明说。我和某些人说过,如果你知道了:嘘,别出声。
让它成为公开的秘密吧。影响恋爱,影响婚姻。与主流价值观相悖,与社会意识形态冲突,不会被理解,不会被接受。犹如下水道里的老鼠,只能暗自寻找同类,窃窃私语。
或许它仅能永远流传于某些人之中。公开表达的结果是被作为异类排挤,被世人嘲笑和揶揄。终身无法洗脱的“原罪”。
如果一开始我便不正常、周别人都知道我不正常,那还会好受些。如今陷入两难境地,无可奈何。
心病·之四(2025-10-18)
“四”通“死”,死亡。
人一直在死亡,也一直在重生。我们称之为“新陈代谢”,这也是“忒修斯之船”问题:我们的身体只要活着,便处于生存和死亡的共存态,最终从头到尾的细胞都可能换过了,你也长大了,但“你”还是你吗?“你”为何还是你呢?
既然如此,那么……“我”是谁?
每个人从过往经历中所得到的感悟和习得的东西,是有限的。一方面是他彼时所记录的材料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他此时回顾这些材料所能获得的新体会的有限性——所以一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发展出超越自我的自己,他必须既从自己身上学习,也从他人身上学习。每一次人生事件所能学到的,是有限的。他可以不断陷入,回忆,感受,并做出基于现在的总结,但这种重复回顾依然有其极限,这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内容丰富性和深入性。
或许像游泳。最初你的能力所及就是水下1米,然后憋不住气,或者潜不深了。而当你学习到更进阶的游泳技术,能力提升,那么你的界限不再是1米深度,而是2米、3米、4米……最终取决于水域的深浅。水池深浅即经历,潜入深浅即能力。
《流浪地球》里,刘慈欣写道:“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堵墙是什么?”我看到解读说,是“死亡”,于是那堵墙称为“死亡之墙”——所有人绕不开,公平。
今天看了《Tron:Ares》,刚好也谈及生命与死亡。这部电影一句话总结:在“无限重生的有限生命”——你每次只能影响现实一定范围内的事物,而且“重来”需要时间,而且这一过程的“死亡”也是他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与“无法重来的完整人生”之间——但你可以持久地影响世界,只要活着,只要能力所及。你会选择哪一种?轮回,还是体验?
他说,不怕死,怕被遗忘。我以前也不怕死,怕被遗忘。后来觉得被遗忘也没什么,人注定离开世界,离开又怎么知道,活着的人还是否记得自己呢?这是以前受《史丹利的寓言》结局之一所思考到的。
20岁便已失去两位家人,我是幸运儿。因为有人从小是孤儿——物理意义上没有父母,死掉了;或精神意义上父母早就双亡。我小时候仍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这已经很幸福了吧?!对的、对的、对的。我很幸福快乐了。至少,曾经试过。所以我再不奢求,生生世世,死死生生,有何不同呢?
我不害怕死亡。唯一惧怕的是生不如死——生理及心理上。无人在意者,如同半截入土;但毕竟人还“活”着,称不上死掉了。真正死去,而依然被铭记在心,于活人眼里,无异于活着。十分矛盾……我想被人记住,又说自己不怕遗忘。口是心非呢。
伴随生死问题而来的是“自我意识”、“意志”和“自由意志”的问题。这些是幻象吗?我不清楚,也无法贡献超出已有哲学家的思想;唯一确定:“死去的人,他们会有答案。”那我活着做什么呢?天平左侧没有摆放“活着的意义”,右侧的“死去的理由”也空缺着,只余天平本身存在着,感受着现实的存在,不论现实的色彩究竟怎样。
“宇宙间,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总经历一种生活,又有何意味!”
我有过一幅很喜欢的数字画。“有过”是因为找不到了。这幅画,画了一个人,白天,在大雪纷飞的茫茫雪原里,拎着电灯,独自前行。主要内容即是如此,但我深刻代入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那独行者,一路上的风雪由自己接受,甚至享受,任凭它风吹雨打——我曾短暂用过“不停的风雪”作为自己的网名。取名在前,遇到画在后。唉,我不记得时间先后了。
直到昨天(实则今天凌晨),我还以为会继续一个人走下去。你来了,但你也会死去。令人痛哭流涕:所有你曾经的朋友、知己、爱人,终将离你而去,要么你死,要么他亡。“死亡”,可以是离去,可以是隔阂,可以是生理死亡。所以这非常、非常、非常痛苦;这又是几段绝交关系后无法抹去的刻印——你知道,每次都知道,每次认识新的人都知道,Ta会走,即使你想要挽留。内心止不住地哭,原因在于,这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因为我的私念而终止进程。活在世上的每分每秒,都笔直走向死亡。
时间是平等的主人,它向所有人发出派对邀请,并在晚会结束后彬彬有礼地送客。纵使万般不情愿,我也得走了。
我怕我老了,不再年轻,不再激情和热烈,不再是自己。我怕一切与生命美好的东西远去了。
晚安,爱你。爱你,晚安。
希望,“再见”不是“再也不见”。
《Alive》
by C418
The world passed away
世界已然消逝
All in just one day
仅仅只用了短短一天
But if you’ve prayed to God
但若你曾向上帝祈祷
All should be okay
一切或许都会好起来
The world passed away
世界已然消逝
All in just one day
仅仅只用了短短一天
But if you’ve prayed to God
但若你曾向上帝祈祷
All should be okay
一切或许都会好起来
You should have fought
你本该奋力抗争
For your reason to live
为你活下去的理由
You should have got
你本该前往
To places you love
那些你所热爱的地方
You should have paid
你本该偿还
All the debts you owe
你所欠下的所有债务
You should have thanked
你本该感谢
All the people that kept you
那些让你保持
Alive
生存下去的人
Alive
活着
Now it is over
如今,一切都结束了
The world has ceased to exist
这个世界已不复存在
You could have done million things
你本可以做上百万件事
But you never had the time
但你从未抽出时间
You stuck with your stable life
你执着于那安稳的生活
To have a bed to sleep in
只为有张床可安睡
You’ve never done the things you wanted
你从未去做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
Just because you thought you’d stay
只因为你以为你会一直
Alive
活着
Alive
活着
Alive
活着
Alive
活着
Alive
活着
Alive
活着
心病·之五(2025-10-15)
我的“享受孤独”有两个情境,一是被动,二是主动。有的话无人可说;有的话不和人说。主动的则是为了做事,保持一人的清净,去阅读,去思考,去书写,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远离喧嚣。
要是,话头有人接,内心有人解,谁会“享受孤独”呢?换个角度,这是把自己的孤独裱装成雅致的景观,内心自知不甘孤独。把痛苦合理化,好让自己舒服些,心理防御机制。信任别人愿意并且理解自己,背后需要莫大的勇气。“信任你,即使出岔、受伤,代价仍小于长期不敢迈出的那一步。”
说“享受孤独”,骗骗别人,骗不了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惨淡的人际关系,交心的朋友、亲密的伴侣,哪存在呢?后来,多了许多朋友,可是,我们之间有几位是交心的呢?“原子化”仅仅说我们的社交方式吗?它还指向了人的心境。
我能感受到一些与自己相同或近似的气质,音乐、文字、画作,能看出许多“孤独”来。“Nobody knows what he doesn’t know.”愈收集愈多,作茧自缚,包裹在名为孤独、实为(请填空)的泡泡,却对自己和他人说:我出不去,救救我。一戳就炸;指责帮助者为何戳破自己构建的幻象,把自己推向未知的恐惧。
“我感到孤独”与“我本应孤独”划等号?虽说不存在“完全的感同身受”,而且人生短暂,却不必说我们活在与人疏离的互相警惕当中,还头头是道地说:“人类本就孤独”。即使不存在其它文明,你们还有我们,你还有我。
多点畅谈,多点宽容,多点谅解,多点欢笑,我们会更好。理想主义。现实告诉我,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合作或竞争,忠诚或背叛,choose your side。
我当然孤独,但是并不孤单——许多我见不着的人也感到孤独。我知道他们在那,于光的尽头等侯着。他们自黑暗而来,沿途上开辟出一条条星光大道,照亮了混沌的宇宙。Milky Way因他们而闪耀。
我爱太空,我爱宇宙,我爱星际探索,我爱科幻小说,人类走出地心引力的控制,带着最初的好奇心,飞向太空,奔向自由,迈向更广阔的世界,来往亿万的星球之间,开拓新的生活。活在地球上太无聊了。穿梭于广袤星空,观赏宇宙奇观,那是激动人心的事情。
我喜欢它们的暗面,深入骨髓的孤独。独自一人驾驶着航天器,飞行在“空无一物”的星空,那种窒息的死亡感,从四面八方挤压着你。你却真切地活着,感受着驱使你走向航天器外的莫名的引力。它和身处人群当中的“死亡驱力”应是同源?
尘归尘,土归土。即使生来孤独,死也孤独,请先让我享受生命吧。
《In The End》
by Linkin Park
It starts with one thing
I don’t know why
It doesn’t even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Keep that in mind
I designed this rhyme
To explain in due time
All I know
Time is a valuable thing
Watch it fly by as the pendulum swings
Watch it count down to the end of the day
The clock ticks life away
It’s so unreal
Didn’t look out below
Watch the time go right out the window
Trying to hold on, but you didn’t even know
Wasted it all just to watch you go
I kept everything inside
And even though I tried, it all fell apart
What it meant to me
Will eventually be a memory of a time when
I tried so hard
And got so far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I had to fall
To lose it all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One thing, I don’t know why
It doesn’t even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Keep that in mind
I designed this rhyme
To remind myself of a time when
I tried so hard
In spite of the way you were mocking me
Acting like I was part of your property
Remembering all the times you fought with me
I’m surprised it got so
Things aren’t the way they were before
You wouldn’t even recognize me anymore
Not that you knew me back then
But it all comes back to me in the end
You kept everything inside
And even though I tried, it all fell apart
What it meant to me will eventually be a memory of a time when
I tried so hard
And got so far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I had to fall
To lose it all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I’ve put my trust in you
Pushed as far as I can go
For all this
There’s only one thing you should know
I’ve put my trust in you
Pushed as far as I can go
For all this
There’s only one thing you should know
I tried so hard
And got so far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I had to fall
To lose it all
But in the end
It doesn’t even matter
发表回复